【青岛新闻网】清华大学李守奎教授莅临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与师生共话学习本质与教育使命!

上传时间: 2025-09-05   浏览:0

  近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守奎应邀莅临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开展了两场主题深刻、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从不同维度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形成了一场关于学习价值与教学使命的思想盛宴。

  为新生启航:探寻学习的快乐与意义

  上午,李教授为青岛恒星科技学院2025级人文学院全体新生带来“学习的快乐在哪里?”入学讲座。李教授指出,学习的真正快乐源于从“不知”到“知”、从“不懂”到“懂”的认知跨越。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与突破,更是一个人认识自我、实现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

 
 

  李教授从社会学、哲学与人类动机等多个视角,娓娓道来“何谓学习”与“为何学习”这一命题。他提出,人区别于万物或许正是那种与生俱来、向内探寻的求知本能。在更深层的意义上,学习关乎自我超越与精神世界的构建,帮助我们既安顿自身,又在个人欲望与社会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针对学生的困惑,李教授强调人文的本质是“人对人的服务”,在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愈发凸显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与教师对话:坚守学术本真,实现教学相长

  下午,李教授与人文学院教师围绕“对教学与科研的感受和理解”进行深入对话。在与教师的交流中,李教授聚焦“教学相长”与“学术坚守”,提出教师应超越知识传递,实现专业知识的“深度内化与创造性转化”。他倡导协调学习、产出与教学的良性循环,将学术成果持续融入课堂,做到常备常新。

  在学术研究方面,李教授提出“读透五部经典,可成专家”的治学路径,以“水温够高自会冒泡”形象比喻学术积累与自然涌现的过程,鼓励教师以真实兴趣为科研导向,摒弃功利性选题倾向。同时建议,在教育教学中,可尝试引导学生逐步从“应试思维”过渡到“学术思维”,例如通过加强原典的深度阅读、适当降低二手文献的先行干预来呵护和培养他们原本具备的独立思考与原创能力。

 
 
 

  李守奎教授本次学术之行,不仅为2025级新生开启了大学阶段对学习的重新思考,也为学校教师推动教学与研究相融合提供了宝贵启发。这场讲座不仅是学术的分享,更是一场关于教育初心与使命的温暖共鸣。它深化了清华大学与青岛恒星科技学院的学术情谊,彰显了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思想创新主体的责任担当,为学校新学年的育人工作和师资发展奠定了坚实而明亮的基础。

 

  (编辑:曹晴 初审:邬莹莹 复审:贾金龙 终审:王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