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首批“人工智能训练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在我校顺利举行

上传时间: 2025-10-27   浏览:0

  10月25日,我校成功组织开展青岛市首批人工智能训练师(三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学校支撑:产教融合筑牢培育根基

 

  作为此次认定工作的承办单位,我校自2023 年入选青岛市首批人工智能训练师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以来,依托 “高校+企业” 双轮驱动模式,与恒星控股集团共建实训体系,组建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专业教师及企业技术骨干构成的师资团队,在青岛市各级人社部门的指导下,对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实现了从理论题库到实操指标的全流程“模范式”搭建。

  

  

  

  

考场直击:规范实操并重显专业

 

  本次认定分为“理论知识考核+技能实操考核”两部分。理论知识考核涵盖人工智能基础、标注规范等核心知识点;技能实操考核依托学校“人工智能产教融合训练基地”,考生需完成图像语义标注、语音数据清洗、算法效果验证等实际操作,全面检验考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为保障认定质量,认定全程由市、区人社部门外部质量督导员监督,确保认定过程公平规范。

  

  

  

  

  

  

政策引领:锚定产业需求搭平台

 

  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将其列为全市 “10+1” 创新型产业体系先导产业,印发《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 年)》,市人社局同步推进技能人才评价改革,通过遴选优质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构建 “政策扶持+机构承载+产业衔接” 的人才培育链条。

  “人工智能训练师是产业发展的‘刚需人才’,首批认定考试的落地,正是要打通‘政策-培训-认证-就业’的闭环。” 青岛市人力资源发展研究与促进中心评价部部长李军焘在考试现场介绍,当前青岛人工智能企业对数据标注、算法测试等技能型人才需求年均增长35%,此次认定将为企业精准输送符合《人工智能训练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专业力量。

  下一步,我校将以首批考试为起点,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训练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覆盖面,增设考试频次,扩大认定规模,优化认定标准与流程,提升服务效能,为青岛市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为山东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供稿:继教处 编辑:吕杰 初审:邬莹莹 复审:贾金龙 终审:王立庭)